分离过程中造成的组织,血管的断端需要闭合,这里用到的技术是结扎。
手术中最常用的是结扎止血,结扎止血时需要注意:
① 一般用于止血钳夹住止血点,不宜夹持过多周围组织,防止结扎后,周围过多组织坏死影响伤口愈合。
② 结扎时必须将应结扎的组织完全圈在缝线线圈内,用力适当。用力不足结扎不劳,用力过度拉断缝线或使血管壁过早坏死产生继发性的出血。
③ 对一些较大的血管,妥善的方法是用止血钳夹住血管两端,在两止血钳之间切断血管,然后结扎血管断端,打结预防脱落。也可先结扎血管远近两端,再从中间切断。
结扎止血的方法有两种:
适用于微小血管。单纯结扎时:用止血钳垂直对准出血点夹住;结扎前止血钳应放平或钳尖略向上;结扎时作用于力的方向与结扎点应在同一平面上,均匀用力适当缚紧。
适用于较大血管,贯穿结扎:适用于较大血管或重要部位的出血以及不易用止血钳夹住作单纯结扎的小血管止血。 05止血
外科器械侵入组织器官内会造成组织血管的破坏,导致术野出血。这里来学习另外一种操作止血。
外科医生控制出血的能力是衡量其技术熟练程度的标准之一,止血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为以下四种止血:
① 压迫止血法 方法包括热盐水纱布填塞和止血带止血法
② 结扎止血法 在手术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
③ 止血剂局部止血法 用于局部止血剂覆盖一般方法难以止血的创面,如肝脏,骨质等。(吸收性明胶海绵)
④ 电凝止血法 通过高频电流凝结小血管而止血,优点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伤口内的线结。 06引流
很多时候,在切口缝合前需要防止引流。
外科引流是指:将人体组织内或体腔内的脓液,积血,渗出液,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增多的液体通过引流管或引流条导流出体外或通过引流道重建手术导流到体内某个空腔脏器器体腔内的技术。
引流在临床上非常应用广泛而且非常重要,引流的目的:
① 排出脓性积液,坏死组织,消除炎性反应介质,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抑制局部细菌繁殖,防治感染扩散。
② 解除局部压力,避免积液对邻近器官的压迫或组织损伤。
③ 防治伤口皮肤过早闭合,利用脓腔或积液缩小,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
引流的适应症:
① 化脓性手术
② 复杂或深部伤口清创术
③ 手术野或切口存在渗血或渗液
④ 局限性积液切排后估计仍有分泌物形成
⑤ 消化道或泌尿道术后不能排除的消化液或尿液渗漏
⑥ 伤口需要减压
⑦ 中,大型手术后有助于观察并发症
引流的基本原则:
① 通畅
② 力求彻底
③ 对组织损伤小或干扰最小
④ 顺应解剖和生理要求
⑤ 确定病原菌(如有需要)
引流的分类:
按作用原理:
主动引流
被动引流
按目的:
治疗性引流
预防性引流
常用的引流物:纱布条,橡皮引流条,虹吸引流物,管状引流物,双套管引流管
引流的并发症:引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组织异物反应;也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还会出现出血;组织压迫坏死;肠梗阻;异物遗留;窦道形成等情况;甚至会导致生理紊乱。 07 课程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