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0|回复: 1

儿童血常规,不一样的正常范围。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0 18: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当带着孩子到医院,基本百分之九十九都会做一个检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主题,血常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

  • 宝宝跟成人血常规正常范围是不同的。
  •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血常规正常范围也是不同的。
但大部分医院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正常范围都是按照成年人或大年龄儿童来划定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儿童血常规的认识。
首先是血常规正常范围,以下提供两版参考:


(表源:第8版儿科学)





(表源: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

知道了正常值后,下一步我们就要知道如果数值的意义及偏离了正常范围代表了什么。


1.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
宝宝初生时红细胞血红蛋白较高,可达红细胞(5~7)X10^12/L,血红蛋白170g/L左右,10天后开始下降,至出生后2~3个月达最低水平,红细胞为3X10^12/L,血红蛋白110g/L以下,此阶段为生理性贫血期。
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标准见下表)贫血时网织红细胞也会增多。
= 儿童贫血标准 =
轻度                 90~120g/L(6岁以上)
                        90~110g/L(6岁以下)
中度                 60~90g/L
重度                 30~60g/L
极重                <30g/L
2.白细胞
主要分两种类型
1)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2)淋巴细胞
婴儿期白细胞易因进食、哭闹、肌肉紧张、疼痛、缺氧等影响而波动。
白细胞分类中,初生时中性粒细胞较多,占60%-65%,淋巴细胞约占30%~35%。出生后4~6天两者相等,后淋巴细胞占优势,中性粒细胞逐渐增加,4~6岁二者又相等,6岁后中性粒细胞继续增多;
1.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加(常伴白细胞总数增多):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
2.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低于4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X10^9/L,):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病毒)、血液系统疾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亢进等,自身免疫疾病;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寄生虫病,皮肤病(如湿疹),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
4.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天花、结核)等
6.淋巴细胞增多:感染(常见病毒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菌、梅毒、弓形虫感染),肿瘤(如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移植排斥反应
7.淋巴细胞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一些免疫缺陷病等;
3.血小板
新生儿期波动大,生后48小时内较低,可能与产伤有关,2周后可达300X10^9/L。
1.血小板减少:
1)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破坏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疹,上呼吸道感染,输血后等
2.血小板增多:
1)原发性增多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溶血,癌症
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相关。

检验结果的判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最后的结果以专业医师判断为准。
    参考文献:
1.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
2.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诊断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0 1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希望有更多这方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6 06:40 , Processed in 0.3214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