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0

从“少林王”到“国际王”,外科减重医生王存川的二十年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17 2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5日,王存川正式就任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亚太区第七届主席,这是该组织成立26年来,首次由中国医生担任亚太区最高领导职务。除此之外,王存川还是中国第一批从事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医生,是最早在国内使用腹腔镜胃旁路方式进行减重的医生。名医王存川堪称中国减重外科学的领军人物,举足轻重。



青春年少,曾是一个“叛逆”少年
“他不止帮我减轻体重,还治愈了我的生活,让我可以跟正常人一样有尊严地生活”“从这里走出来,我就像脱胎换骨一样”。这是很多狂甩50、60公斤的肥胖患者对王存川的评价。就是这么一位专注减重手术21年的外科大家,谁又能想到,年轻时候也曾是一个“叛逆”少年。
1981年,来自四川宣汉一个普通家庭,留着一头长头发,喜欢弹吉他的王存川进入医学院学习。作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刚开始,王存川并没有如父母期待般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曾一度非常迷茫,甚至想弃医从商,投身到当时火爆的鹅毛生意中。此外,年轻的王存川还喜欢打抱不平,因为喜欢少林功夫,人送外号“王少林”。



“很幸运父母当时没有放弃我,要不没有我的今天”,王存川后来回忆说道。
1986年,王存川大学毕业后,在县级医院工作两年,近距离目睹病人的痛苦与无助。这一经历,虽然没能让他完全与病人感同身受,但悄然在他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他毅然决然做出一个决定:再读书、走出去、帮助更多患者。之后,王存川白天马不停蹄地在众多病人间穿插,晚上独自苦心研读医学名著。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1988年,他成功考入暨南大学继续攻读医学研究生。从西南一个小县城到当时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王存川的命运正发生积极蜕变。
创新,外科成长路上永远围绕的主题
1991年9月,王存川正式入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机遇,正式开启梦想之旅。当时一批美、法、加等国际一流腹腔镜外科专家到中国交流,推广腹腔镜技术,年轻的住院医师王存川很幸运能够作为助手参加手术。这项新的技术使他深受震撼,“不像传统手术,它创口小,术后并发症少,就奔着腹腔镜微创手术能让患者痛苦减少、恢复快,我下定决心要掌握这项技术”。当时王存川26岁。



1991年,外国专家们来到广州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腹腔镜实演操作。图源:医院
随后,仅仅一年多,王存川就成功掌握了腹腔镜技术,成立医疗团队,于1995年3月,成功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台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之后,他将腹腔镜技术运用到了更为广泛的外科领域:包括肝胆胰脾疾病、胃肠疾病、腹壁疝、甲状腺等120余种手术种类。“他就是个手术天才,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改变了原本经口底腔镜甲状腺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的缺点,由中国推广到了全世界,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手术方式。”作为王存川的学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杨景哥主任医师在谈到老师时,满心的佩服。



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各穿刺口位置。(a1, b1, c1:观察孔;a2, b2, c2:主操作孔;a3, b3, c3:辅助操作孔。)图源:Surgery
然而,看似顺利的外科腹腔镜之路,也并非一直一帆风顺。刚开始,没有病患放心接受新技术,王存川下班后一有时间就去急诊蹲点,劝说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急症病人接受腹腔镜治疗方法。此外,由于前期操作不熟练,腹腔镜手术的时间远比普通开腹还长,且清理腹腔镜手术器械非常繁琐,很少有护士愿意搭档一起做手术,这些质疑后来随着新技术的日益完善,逐步消散。
“当时我的导师罗伯诚教授对这个腹腔镜技术都是存疑的。一路走来,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一些是有答案,有成熟经验的,我们可以学习过来,有一些是没有现成经验的,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这样的临床问题。当然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让病人获益。”王存川说道。他举了个例子,最早学习腹腔镜胆囊切除、胆囊动脉,都要用金属的钛夹,但钛夹是金属异物,在术中曾经遇到过钛夹脱落引起出血,钛夹腐蚀到胆总管等一些问题,后来他和团队用可吸收的线代替钛夹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这就解决了异物潜在风险的问题。



聚焦肥胖,走向国际舞台正中央
2000年,王存川到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学习研修,也正式开启运用腹腔镜技术治愈肥胖症的新旅程。
2000年11月29日,王存川运用腹腔镜垂直捆扎胃间隔术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一台减重手术。至今,他和团队总共完成了近3000台减重手术,术后跟踪随访患者,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各项指标都非常好。重庆小伙子梁用是王存川减重手术体重排名靠前的患者之一,155厘米的身高,450斤的体重,梁用当年一度被上海吉尼斯大全称为“中国第一胖”。2011年6月,梁用找到王存川。术后一年,梁用的体重减轻了162斤,“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又重新活了一次。”梁用说道。



梁用减肥前后。图源:39健康网
从第一例腹腔镜减重手术至今,已经历了21年,患者由强烈不理解到理解、接受到追捧,全国开展手术的医院由2家变成300余家,技术愈发精湛。20年间,王存川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分享交流减重手术的经验、演示减重降糖手术,目前与超过20多个国家搭建了固定的协同合作渠道,在国际减重外科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正全面提升。
2021年11月25日,国际肥胖代谢外科联盟亚太区网络学术会议(IFSO-APC VIRTUALMEETING 2021)召开,大会宣布IFSO-APC第七届主席由王存川教授正式担任,这意味着我国肥胖与代谢病外科工作已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真正走向国际舞台正中央。彼时那个叛逆少年“少林王”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奋斗,已成长蜕变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王”。



这么一位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创新突破的外科“大牛”,生活中却是一个“大老粗”。“有时候做手术错过饭点,他可以一天不吃饭”“他是一个完全没有周末的医生,排班表一排就是一年,每年最充裕的休息时间是大年初一到初三”。身边的同事这样评价王存川。



而在学生眼中,王存川常常“翻脸就忘记”,性格直爽的他,有什么临床问题,希望通过争论能和学生说清楚,师生红着脖子辩论都没问题,一转身,他就当什么都没发生。“王老师一直强调,手术质量是最重要的事情,手术台上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神经都要万分谨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7 01:44 , Processed in 0.7622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