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2|回复: 1

保研帖175期 | 苏大附一院血液内科直博

[复制链接]

2

主题

7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2-20 08: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几何学姐
编辑:小lean铛
从医行第五期工作正式启动啦!详见:
从医行第五期 | 行远自迩
收官 | 从医行第四期目录合集
从医行谢幕|五周年收官暨线下面基~
目前,从医行处于第五期至第六期的交接阶段。现还有若干保研帖未推送,待全部推送完后,我们会正式进入第六期,敬请期待哦~
上一期经验帖:
保研帖174期 | 北京协和医学院皮研所皮肤学硕
本文总计5214字。
讲者介绍
姓名:几何学姐
本科:东部地区某院校
专业:临床医学
成绩:1/476
英语:四级593;六级557
科研:国家级大创第一负责人,SCI论文一作两篇,SCI论文二作一篇,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两篇
荣誉:三次一等奖学金,还有一些企业奖学金参营:协和血研所(夏令营);苏大附一院血液内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预推免);苏大附一院血液内科直博(正推免)
最终去向:苏大附一院血液内科直博
录取截图:


推免前言
一、越早确立目标越好
当你点开这篇推文,我相信你心里或多或少有一些对”保研“的渴望。
如果你已经很坚定,那恭喜你可以跳转到下一个小标题,让我们来聊一些“方法论”。
如果你还在纠结自己的实力是否能够匹配上推荐免试的资格,那这部分就是为你准备的。
作为四非院校的学生,在保研比例不超过5%的背景下,我并不太支持犹豫不决的态度,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对精神的“内耗”。
只要有这个念头,不妨就相信自己,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这是一段自我锤炼的旅程,不仅是炼“技”,更是炼“心”。
即使是最后没有理想的结果,你也会发现,在这趟旅途中,你已经比同龄人收获了更多。
我是在大二时候第一次了解到我们学校的保研政策。
尽管在大一一年我各方面都没有特别出色,但是我立刻下定了决心,我想要成为推免生之一。
当出现怀疑的念头之后,我都会及时中止这个纠结内耗的过程,将精力重新投入到可以实现的努力过程中。
我在从医行第三期就接触到了这个平台,起初就是看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贴以及保研主课,对推免的流程有了初步的认知。
第四期的时候就迅速确定了一对一指导的八九学长。
八九学长在保研路上给予我的帮助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承载。
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一直站在我的角度考虑,积极帮我想办法,真的非常幸运能遇到从医行的这位学长!
二、进行合理规划,执行力也很重要
规划分为两步骤,首先是取得校推免资格,第二步是被心仪的院校录取。
对于取得校推免资格,我建议能够将校推免细则牢记于心。
除了保证稳定的成绩排名之外,多参加一些可以在校推免中加分的科研、比赛和活动,有时候正是这小小的分差拉开了差距。
第二步最关键的就是老生常谈的三驾马车“成绩”“英语”“科研”。
在我看来,这三个是区分排名先后的。
譬如,你徒有科研,但是成绩排名一般。这并不是很占优势,因为一切都是在你的成绩排名的基础上进行评判的。
而且如果你发表了SCI论文,但六级不出色,面试老师也会对论文书写这一过程你的参与度产生疑虑。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如上的顺序,反复问自己,是否达到了自己可以满意的标准?
如果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只要时间允许,就立刻去做!
一切的取得都从迈出第一步开始,戒掉拖延症,提升执行力!
三、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我入门科研,并不是在某个实验室,而是在同级的小伙伴的帮助下完成的。
我很感谢这个小伙伴,因为他让我一下子明白了保研不是“一个人的胜利”,没必要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都是片面的,只有多交流分享,才能成就更好的我们。
只要你是个乐于分享的人,别人也必将能感受到你怀揣的真诚。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在保研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可以一起携手并进的小伙伴,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我们共享信息,互相督促,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当个人实力(成绩+英语+科研)这部分基本上已经定型后,就可以关注面试发挥这一部分。
而这一部分,其实大有文章可做,哪怕仅仅准备十天,都会有质的提升。
我个人是用Typora做了个知识整理的markdown文档,分为专业知识、英语、日常问题、导师研究这几部分,几乎是把常见的所有问题都以书面的形式写下了自己的回答。
对于一些科研热点,尤其是与意向导师研究领域重合的部分,做了知识补充。
也会去思考可以改进的部分或者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点记录下来,到最后发现竟然已经有四万多字了,这些整理工作也是我在面试中自信发挥的保障。
五、科研感悟
在保研期间,我感觉到科研确实是我相对的优势,所以也想跟谈谈我的科研感悟。
本科期间的科研受制于场地,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可抗力的因素很多。
可以把握的因素就是找到本科院校的好导师,如果老师真的愿意带你,那以上所有因素都可以迎刃而解。
寻找的方法也有很多,我认为其中最靠谱的就是询问你直系学长学姐,好的老师都是有口皆碑的。
但了解到好老师之后,我也不建议贸然出击。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老师们都更喜欢带有基础的学生。
我更建议先把文献检索能力,3分以下的文章套路都了解清楚后,再写一封诚恳的邮件表达想要进入老师实验室的决心。
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妨自己先写一份标书一起发过去,不要担心这像是班门弄斧,这封标书其实是老师对于你综合实力的进一步了解,并不一定就会是你以后要做的课题。
最后,就是对科研的热爱。
没有经历过失败,怎么能说自己是真正的经历过呢?唯有热爱才能支持你度过科研的“漫长岁月”。
我个人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大概是在1/3,但剩下的2/3也不算是无用功。
“走弯路”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积累,而且更令人惊喜的是,会在某些时候突然发现这些无用功也能派上用处。
但是只有因为热爱而坚持,才能见证这些惊喜的转折。
最近读到了郭必扬写的一篇推文《博一结束后的一些反思》,他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是:
1. 因为科研不顺,所以生活也一团糟。
2. 只会被动式地放松,通过不定期的”自暴自弃“来放松。
3. 心里一直被deadline追着,无法沉下心来;ddl结束了,工作就结束了。
4. 总是拖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儿。
深有感触,我当时就觉得这就是我本人。
或许这些问题在本科期间的科研上还不能得到完全体现,但是相信看这篇文章的你们会有人去选择学术型的道路。
从开始就调整以上这些心态,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总是没错,希望科研能成为真正热爱的生活的一部分。
夏令营
我前期个人的观点是与其广投,不如集中精力解决针对最想去的院校做准备。
我参与的夏令营和预推免面试不算特别多,但是后期还是避免不了产生一些焦虑情绪,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不要轻易模仿。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广投还是一种更为保险的方式。
协和血研所
协和血研所应该是第一个出了举办夏令营的通知。
在6月22日就出了入营通知,最后一共入营200多人。
血研所的夏令营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也让我感觉从一开始就对血研所感觉良好,能感受到血研所对此次夏令营也是非常重视。
线上会议持续了两天。
宣讲团队依次是造血干细胞基础与应用团队,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全景医学数据研究团队,免疫调控与造血异常团队,红巨调控与相关疾病团队,儿童血液病基础与转化团队,造血衰老与相关疾病团队,白血病基础与精准干预团队,淋系肿瘤基础与精准干预团队,遗传性血液病与基因治疗团队,临床治疗创新药物团队。
从这些团队名称也可以看出血研所的研究方向划分的也比较细致。除此之外,每场宣讲后也会有导师和学生线上交流时间。


线上结束后,你可以选择三个意向导师,再由导师选择是否给予线下夏令营的名额。
血研所今年给线下交流的名额也非常充足,大概有一百多位。
线下夏令营没有太多的限制,主要还是给你和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
对于线下夏令营,血研所也是非常用心的,最简单的一个细节就是夏令营的挂牌上印了每个人的名字。
血研所的老师们人也都很好,因为当时招生名额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且今年协和也有关于“准长聘”的改革,所以他们也鼓励学生既然来了天津,不妨多跟几个导师交流。
我当时一共经历了三场非正式面试,第一场是意向导师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筛选线下交流的学生,第二和第三场都是到血研所和老师直接的交流。
面试1:
1. 你们系有多少学生,你排第几?
2. 确定有保研资格吗?
3. 项目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4. 你的意向导师还有xxx,xxx,他们有给你线下意向的回复吗?
5. 现在掌握哪些编程方法?
6. 六级分数你认为可以提高吗?
7. 如果给硕士名额,而非直博名额你会接受吗?
8. 你对我的课题组,有什么想问的吗?
线下交流1:
1. 你联系了血研所其他导师吗?
2. 你之前参加过其他学校的夏令营吗?
3. 你为什么要选择血研所?
4. 家庭情况如何?
5. 为什么深度学习效果比传统机器学习好?你认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哪?
6. 介绍一下你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7. 你认为真正的生物信息学应该怎么做?
8. R掌握到什么程度?
9. 除了R你还学了什么编程语言吗?
线下交流2:
1. 先大概自我介绍一下?
2. 你们年级多少人,保研名额有多少,百分比多少?
3. 两篇专利是关于什么的?
4. 你家在哪儿?
5. 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6. 学硕和学博之后需要三年规培,如果要当临床医生,为什么不选专博?
7. 基础和生信如何结合?
8. 有基础实验的经历吗?
9. 保研的话你会选择直博还是什么?
10. 你的meta分析选题怎么选的?
11. meta分析数据怎么收集的?
12. meta分析你检索了多少篇?
13. 每一篇你都全文阅读了吗?
14. 你把每一篇提取哪一些信息放到meta分析里面?
15. 另外一篇文章做的什么?结论是什么?
16. 你运用了什么分析方法?数据库是怎么使用的?
17. 你为什么对我们的实验室感兴趣?
预推免
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
虽然说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的消化内科并没有那么有名,但是其实并不乏优秀的导师。
同济大学会和一些知名的导师合作,所以这些导师在同济是有另外的招生名额。
再加上竞争的人并没有那么多,所以加入优秀的课题组的概率很大。
具体大家可以去同济大学招生官网上仔细看一下招生导师。
面试:
1. PPT自我介绍,中英文不限。
2. 你是如何了解到你的意向导师的?
3. 你是如何平衡好科研和学习的?
4. 用英文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论文。
5. 接受调剂吗?
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可能关注苏大的同学不算特别多,所以苏大开始报名的时候各种交流群都静悄悄的。不像交大复旦之类的,都可以把握住第一手的消息。
我当时有点过分依赖交流群的信息来源,没有自己一直去苏大官网上看,所以差一点错过了报名时间,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对于心仪的院校,一定要自己时时刻刻关注好官网信息!
苏大报名的时候院系分为“医学部”和“附属医院”,记得一定要选择附属医院。
然后老师会给你打电话,问你的志愿是哪个附属医院的哪个科,最后会通过短信的方式给你发两个阶段的面试会议号。
第一阶段面试可以看到近乎所有招生导师坐在会议室里对你进行提问,以日常问题居多。
第二阶段只有2-3个导师,通过共享屏幕的方式,你可以看到大约30个文件夹,自己任选一个文件夹,里面就是测试题。
第一阶段面试:
1. 你有没有意向导师?如果有的话是谁?
2. 英文自我介绍(没有限时,我建议也不要超过3min)。
3. 专业排名,专业人数。
4. 六级多少分?
5. 你还报了哪些院校?
6. 你是报名专硕还是学硕?
7. 总结一下你的技能水平。
8. 阐述一下你做过的科研。
9. 谈一谈研究生阶段的规划。
10. 你有没有什么想要问我们的?
第二阶段面试:
1. 5行左右的英语小短文,科普性质,朗读后翻译。
2. 移植物抗宿主病累及哪些器官。
3. MDS的中文及治疗方案。
个人感想
一、面试着装准备
对于女生来说,如果想省心,就选择正装,下装可以配裙或裤子。
正装是最为保险的着装。
如果想在着装方面出彩一点儿,可以参考一下令人心动的offer几季里面女生的穿搭,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面试技巧
面试问题千变万化,没有什么绝对的技巧。只要花上一定的时间,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譬如面试最常见的自我介绍,可以把30s/1/2/3min的中英文自我介绍和PPT都提前准备好,每天都背诵一遍。到面试的时候自然是“脱口成章”。
如果是面试时候容易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妨把高频问题都以文字方式书写下来。
三、学硕专硕选择的思考
选择学硕,需要一点儿对科研的热爱。
因为这个选择意味着你必须要终身学习,并不是毕业之后就可以“吃老本”,停止做科研无疑是“自废武功”。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学硕学博毕业后,未来的从医生活,几乎每一天都会跟科研挂钩。
最基础的就是下班回家有空了就必须去看看文献,了解科研热点之类的。
所以选择学硕还是专硕,跟自己的长远规划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感觉自己真的对科研这块不感兴趣,说不定选择专硕能做出更大的成绩,毕竟每个人的技能点都不同呀~并不是所有人的推免之路都是一帆风顺的。
只要拼尽全力,那么不论成果是什么,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一对一指导八九学长,学长认真负责,声音好听,在我犹豫的时候也会帮助我下定决心。
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有未来的大佬气质。
衷心感谢学长的帮助,也借此机会祝愿学长学业有成!同时感谢从医行的平台让我结识了这么优秀的学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5-4-8 15: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17 16:57 , Processed in 0.3694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