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回复: 0

以食养生,于一饭一菜中,窥见宋人养生之哲学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15 15: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深刻反映着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文明发展程度。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或食风豪阔不羁,或偏好温茶煮酒,其伴随着历史演进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采,承载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取向。
两宋时期,国盛民安,飞速发展的经济下,各行各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文化也较之以前出现了极大的不同。养生思想逐渐盛行于宋代社会,并在与饮食文化相交相融后,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宋代饮食养生思想。
一、经济文化相交错,养生盛行之缘由

作为一个经济政策极为宽松的朝代,极为繁华的宋代经济,为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背景。宵禁的解除,使得“一日三餐”作为日常生活习惯,真正走入了千家万户,无论皇宫贵族,亦或者是平民百姓,皆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图|宋代夜市图景

市场开放时间的宽松,使得“吃”越来越多地穿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相关的饮食行业自然也从中嗅到了商机,各式酒楼、饭店和食摊开满了大街小巷,农副产品以及各类加工食品层出不穷,饮食的种类与烹饪技术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茶坊、酒肆、肉铺等鳞次栉比,四处叫卖的商贩熙熙攘攘着,生动地刻画了人流熙来攘往,却井然有序、活泼舒展的都市繁华之景。



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伴随着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追求自然也更上一层,加之宋代统治者对医学的极端重视,一大批具备较高医学素养的士人涌现,宋代医学水平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设医学,整理古籍,在政府的鼓励下,前朝鄙夷医者的不良风气得到莫大的改善,医学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医药知识也传播得更加广泛,人人皆对西基础的医学知识有所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与饮食相融合,便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不过,这也不过是宋代社会养生盛行的原因之一。在重文轻武的宋代,养生之道最大的推动力,还是来源于当时的文人墨客。



图|宋代佛像雕塑

一方面,在政府的影响下,宋代儒、佛、道三教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而贯穿于三教之中的“修身修心”思想,自然也对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内心的修养成为了文人阶层中最主流的追求,对外物的追求也渐渐转向了自身,人的内在感受成为关注的重点。味觉,作为人从日常饮食中所获得感受,也成为了他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而另一方面,宋代政府对文人的优待,使得整个社会中的人才比例出现了失调。知识分子众多,但能登致仕途的知识分子终究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
同时,宋代虽经济发达,但统治者的无能昏庸以及政治体制中从未根除的弊端,大宋逐渐成了“弱宋”,对外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不断,对内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图|宋代战争图景

于这般时局之中,大部分知识分子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不过一泡幻影,对外难以施展抱负,对内无奈于国家内忧外患的困境,一种“穷则独善其身”的隐世思想也由此而生。
对生活和人生的追求转变为个体的满足,士大夫也对日常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热情,随之对日常生活的态度产生了巨大转变,养生之道也从此走入了文人士子的视线内。



图|宋代士人图像

凡事因果皆相辅相成,宋代士人对养生文化的探索,因其高度的文化修养与社会地位,逐渐成为了风靡宋代的养生文化,又进一步促进了士大夫阶层对饮食养生文化的深入研究,成为了宋代养生盛行的缘由之一。
二、医书著作无间断,养生理论之丰富

受养生风气的影响,宋代的养生理论也日趋完备,不少养生学家,编撰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养生著作。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被现代医学人成为“宋儒养生”一派,欧阳修、苏轼、陆游、王安石、朱熹等家喻户晓的宋代大家,皆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如若按照编撰主体来分,宋代的养生著作大致可分为官府修订与私人修订两类。



图|《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以《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为例,作为北宋政府编撰的一部方剂学著作,其书中记载了众多保健汤方,更专设“食治门”,提供了28种以食物治疗的方法,并将食疗药膳的保健作用归为“病时治病,平时养生。”宋人与养生方面的见解,也由此可窥得一斑。
这本著作一经编撰完成后,便于市面广为流传。因此宋徽宗时期,政府便仿照其,重新编制了一本《政和圣济总录》。该书记载更为全面详细,其中食疗方法共30条,而药食方剂更是高达285个。
除此之外,政府还额外编入了各类食物的制作方法。为平民百姓能够参考此书,更好的制作、保存食物,了解各类药膳用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至于私人编撰的医学著作,则更为五花八门,并各有侧重。如周守忠的《养生月览》便是以农历的月令为序,强调“调摄阴阳,当顺四时正气”,即人应跟随四季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调和阴阳,顺气养生。这一思想,与现代人随着时令变化而调整饮食习惯等观念十分契合。



图|《寿亲养老新书》

而陈直的《寿亲养老新书》则是着眼于老年养生,归纳总结了宋代以前关于老年养生的大量理论,强调药物与食品相结合,尤其是要注重先食后药,以饮食调护为根本。
并且考虑到该书的适用人群,陈直对书中的遣词造句的格外谨慎,无论是阐述晦涩难懂的理论,还是需要小心仔细地选方用材,都尽力做到通俗易懂,便于普通百姓们更加真切的理解。
这一点,倒是与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学出版风气截然相反。部分作家习惯性使用晦涩的言语与难懂的哲学理论,为自己的文字造势,却忽略了一本真正有益之书究竟为何。所谓江流水涌,也不过是某些人无知而虚荣的表现罢了。



图|苏轼画像

除了官私修馔的医疗著作外,宋代时期盛行的笔记,小说类型著作中也包含了许多与养生相关的内容。林洪的《山家清供》就特别分析了一些以药材为原料制成的食物及其药用价值。例如用晒干磨碎的百合根制作“百合面”食之可以补血气。
苏轼的《东坡养生集》也记载着一则养生良方,“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其中的养生哲理意味深长,而由此来看,宋代极为丰富的养生理论著作也足以可见一斑。
三、饮食药膳皆完备,养生形式之全面

任何理论都离不开丰富的实践,宋人也在这样丰富的养生理论著作下,发展出了形式多样的饮食养生方法。宋人所常见的饮食养生形式,基本涵盖日常饮品与食品的绝大多数,而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注重素食。



图|素食图片

宋人习惯于以素食养生,都城内外的素食店面更是数不胜数,文人对素食饮食也极为钻研与推崇。
周密便曾写过,“南园苦笋味胜肉,笼箨称冤莫采绿”,以称赞苦笋的美味。陆游更是“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认为时令新鲜蔬菜的烹饪无需过多的调料配佐,稍加烹煮,便鲜美至极。
这一观念,与如今营养学所认为的“烹煮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本身营养与口感”,不谋而合。不过,受到饮食行业日益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响,现代人饮食中常常出现重油、重盐、重辣等不良习惯。于这一点来看,宋人的养生之道,颇有今人可取之处。



图|重油重盐重辣饮食

饮食饮食,“食”为一点,“饮”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宋代文人的儒雅闲适生活,始终离不开茶与酒的点缀,这两类饮品也是宋代养生中极为重要的两类。
文人们好饮酒为诗,但畅饮之时也不忘养生观。苏轼便曾说到,“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也”,对适度饮酒这一观念十分重视。
更为巧妙的是,宋人发现,酒不仅可以饮,更能食,他们在菜肴制作时常常使用酒来调味,不仅可以去除肉类的腥味,更能将酒的“通血脉、行药势”的作用融于饮食之中。想来,如今家常使用的料酒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宋人的影响与启发。
而饮茶与养生的联系则更为密切,茶叶原本最初被发现的便是其药用价值。宋代盛行饮茶之风,饮茶方式日益多样,茶道著作也不断涌现,饮茶的养生作用更受到普遍认同。



图|茶叶图片

许多宋代文人都在诗文中都提到了茶叶的养生之用。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中“病眼生花得再明”,便是对茶叶的提神作用的大加赞扬。
《茶赋》载:“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则是侧重于其放松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这与现代科学所认为的,茶叶富含丰富营养物质、价值极高的观念十分契合。
除此之外,宋人对饮食细节也极为注重,许多至今广为人知的饮食禁忌,便是由宋人率先提出并记入书册之中的。例如螃蟹与柿子不能同食,砂糖与鲫鱼混合同食,容易使人患上肠胃病等等。



图|螃蟹与柿子图片

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发展的宋人也意识到了偏食的弊端,明确指出不能因偏爱喜欢的食物,而放弃所有不喜欢的食物,否则“全弃使脏气不均”。宋人于饮食方面的智慧,实在不难不令人感慨。
结语

总而言之,饮食养生在宋代养生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饮食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食养生,无论于上层皇宫贵族、文人雅士而言,还是对下层平民百姓来说,皆简单方便,极易操作。于这一角度而言,饮食养生会在宋代掀起盛行之风,也不难而知。
同时,饮食养生成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养生重心,前朝历代盛行的服食金丹以求长生的方法,也受到了极大的批判。相较于这些方法,宋人的养生思想则更加科学,每一则记录在古籍于医书上的食疗方子,皆是经过了丰富的饮食实践而形成的。



图|古代炼丹图

而从宋人留存下来的饮食养生相关的文字史料中,我们也不难管窥宋代以及宋以前的饮食养生思想。
于一啄一饮中,总结饮食养生经验,丰富饮食养生理论,以实践探索真正适合宋人自身的生存之道,这是宋人的饮食智慧,同样也应为今人所知晓借鉴。
可反观当代,受各类网络文化以及媒体宣传影响,不少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之中存在着暴饮暴食、毫无节制的饮食习惯,这对我们自身的健康发展存在极大不利。
同时,经过精加工的食物,于人们来说,尽管食物的口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改善,但也加大了人们的热量摄取。
从这一角度而言,宋人于饮食方面的素食、节制等思想,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今日的民族健康提供了思想导引,成为中华博大文化的闪光点,同时也对后人具有极大的启发价值。
唯有顺应自然,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有节制、有规律、会调节的生活,才能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养生月览》
《东坡养生集》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茶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6 23:51 , Processed in 1.054736 second(s), 7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