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回复: 0

这23条育儿谣言,可千万别信!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4 1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23条育儿谣言,可千万别信!
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23个流传甚广的育儿误区,让我们一起用科学击破
这些育儿误区叭~
1、宝宝出生后,要去胎毒
所谓的“胎毒”,其实就是新生儿容易出现的乳痂、湿疹、鹅口疮、红斑、黄疸等等。但这些皮肤状况受到遗传、激素水平、环境等的影响,和“胎毒”没有半毛钱关系。
六个月内的宝宝,除了母乳(或者配方奶),别的食物都不需要。滥用药物、偏方“去胎毒”,可能给宝宝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
2、给6月龄以下的宝宝喂水
6个月以前,很多宝妈都会受老一辈人的轮番轰炸,“给喝点水吧,宝宝缺水,不然该上火了。”
真相:
实际上 6月龄以内的宝宝可以从母乳或配方奶中得到身体所需足够的水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
我们在前面也特意写了关于宝宝喝水的文章,大家可以再翻看一下。还在喝母乳的宝宝需不需要喝水?宝宝每天应该喝多少水呢



3、宝宝湿疹,用母乳涂脸能治
母乳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涂在宝宝脸上容易阻塞毛孔,还可能滋生细菌,易形成汗腺炎、皮脂腺炎和毛囊炎等。
用母乳涂脸,不仅治不了湿疹,反而可能更严重。
4、过早给宝宝添加辅食
真相:
过早添加辅食,可能会给宝宝尚未发育完善的肝肾等脏器增加代谢负担,影响宝宝对母乳的吸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应该是富含铁的营养密集的食物。比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等。
所以宝宝第一口辅食并不必须、唯一、只能是米粉哦,吃肉泥也可以哒,关键是要富含铁。



5、宝宝要早点吃盐,不然没力气
真相:
1 岁以下的宝宝肾脏还没发育完全,额外加盐会加重肾脏负担,而天然食物中的钠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宝宝在1岁以内无需额外加盐,1岁后可以逐渐尝试淡口味的饮食,到2岁后实现与成人饮食同步,但饮食上仍然要遵循少盐、清淡的原则。
6、把尿比穿纸尿裤好
婴幼儿自主排尿功能,要随着神经系统、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而逐步完善。在此之前把尿,并不能帮宝宝建立自主排尿功能。一岁以前不要把尿,大一点可以进行坐便训练。
7、逗宝宝喝酒
真相:
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饮酒,这个宣传语还不够深入人心么?!
经常会有一些长辈出于想逗宝宝,拿筷子沾酒喂到宝宝嘴边。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做到拒绝、拒绝再拒绝。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状态报告:酒精和年轻人》中指出:“青少年过早饮酒对肝脏、骨骼、生长和内分泌会产生不利影响,低龄儿童喝酒,严重的还会影响脑部发育。”
关于酒精对宝宝的危害,后续会单独写一篇文,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8、给不能独坐的宝宝睡枕头
宝宝出生后,整个脊柱是一条向后弯的C型,这与宝宝出生前,在妈妈子宫内的姿势有关。
各年龄段脊椎曲度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1岁之内都不需要用枕头,这是因为美国的孩子一般和家长分屋睡,这么建议是为了防止孩子独自睡觉时发生窒息危险。
我们国内一般不会分屋睡,所以就以“孩子能独坐”为标准就可以了。
9、宝宝白天不能睡太久
很多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觉,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把手指放到她的鼻子底下……这种愚蠢的想法。
真相:
其实小月龄宝宝对于睡眠的需求是远超过成人的,白天充足的睡眠,能保证宝宝一整天的好状态。家长要知道的是,宝宝真实的睡眠需求可能比你预计的要多。
一张图轻松帮你get各月龄宝宝的睡眠时长:



10、过早给宝宝喝牛奶
很多家长想早点给宝宝添加牛奶,补充营养。
真相:
牛奶里面蛋白质的含量和比例,与母乳和配方奶有差别,过早添加牛奶会增加消化负担和过敏风险甚至可能加重宝宝的肾脏负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对于13~24月龄的宝宝,可以将普通鲜奶、酸奶、奶酪等作为食物多样化的一部分而逐渐尝试,但是建议少量进食为宜。”美国儿科学会(AAP)也建议:“宝宝满1岁后,只要保证了均衡的辅食,就可以给宝宝喝牛奶了。”因此, 不要给1岁以下宝宝添加牛奶了。
11、多吃菠菜红枣,补铁效果好
菠菜、红枣,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补铁。每100克菠菜只含2.9毫克铁,此外菠菜中的铁是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很低。要想补铁,好好吃(红)肉、动物肝脏更靠谱。



12、宝宝睡觉满头大汗是缺钙
宝宝爱出汗多与下面几个因素相关:
①宝宝新陈代谢快
宝宝身体的新陈代谢要比成年人更旺盛,由于各种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就相对多,出汗自然也就更多。
②宝宝身上汗毛没全开
宝宝除了头顶之外,身体其他部位的汗毛孔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全身上下产生的汗只能从头顶排出。
③穿盖过多
④遗传因素
因此,相同环境下,宝宝比成年人出汗多,是正常现象。只要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喂养和生长发育都正常,家长就不必焦虑担心。



13、摇晃哄宝宝入睡
摇晃哄睡可能造成家长一停下来宝宝就醒了的情况,完全是给自己挖坑。
如果家长不经意摇晃宝宝的力度或是幅度过大,还可能会使宝宝脑组织与颅骨发生碰撞而受损,或者脑神经纤维受损等情况,也就是我们说的“婴儿摇晃综合征”。



14、宝宝打呼噜说明睡得香
打呼噜可不代表着睡得香,宝宝偶尔打呼噜可能是感冒或过度劳累造成的。但是宝宝经常打呼噜的话,可能是宝宝 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或其他原因影响了鼻咽部通气造成的。如果宝宝经常有打呼噜、用口呼吸的情况,可能出现拉低宝宝颜值、影响睡眠质量等问题,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诊治。
15、给宝宝绑腿
有些家长认为给宝宝绑腿,能让宝宝以后腿长得又长又直,这是要当圆规么……
真相:
绑腿可能会阻碍宝宝腿部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骨骼和关节发育,还可能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从而出现哭闹的现象。
新生儿的小腿都会有一定的弯度,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宝宝的长大,腿型会由O形向X形发展,随后才慢慢变直,这是腿部的正常发育趋势。
16、孩子手脚冰凉,就是冷了
孩子手脚体温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因为孩子本身心脏力量弱,血压低所导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没有直接关系。
判断孩子冷热的正确位置,是后颈部。如果温热、没有汗,不需要加衣物。
17、给宝宝剪睫毛
腿绑了会直,睫毛剪了会长……2022年了清醒清醒吧。
真相:
宝宝睫毛的长短、浓密主要是遗传和营养在起作用,强行剪掉,不但不能帮睫毛长得黑又长,还会减弱睫毛遮挡灰尘和过强光线的效果,甚至还可能导致眼部感染。
18、天再热也不能吹空调,吹空调易感冒
身在火炉城市的我,夏天的命都是空调给的。大热天还不开空调,简直就是要命。可是多数老人家视空调为洪水猛兽,认为宝宝弱小怕冷,不仅不让宝宝吹空调,甚至还用包被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
宝宝的体温调节能力本来就比成人弱,他们往往会比大人更加怕热,而不是怕冷。如果夏天不保持凉爽,被捂住,影响孩子睡眠、不利于生长发育不说,极有可能引发宝宝湿疹、中暑等更严重的问题。
不愿意开空调的人,大部分认为空调的“冷空气”代表着寒气,认为寒气会导致很多疾病,比如感冒。
真相:
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不是寒冷引起的。
我们通常将空调温度保持在24至26℃之间,这是大家都感觉舒适的温度,空调的“冷”,是相对于外部炎热的环境而言,相比于冬天的气温,夏天的空调房都可以算得上温室了。
如果这点“冷”都需要担心,那我们冬天都没法活了。
因为空调房里的空气相对较干、冷,这会刺激鼻黏膜血管,导致鼻塞和喷嚏。如果本来就有过敏性鼻炎,在空调环境下症状也可能会加重。
另外,如果空调的出风过滤网不清洁,空调一开,尘埃颗粒四处散播,刺激呼吸道,引发症状。
经过新冠疫情,大家都能体会到,隔离后孩子的感冒发烧比往年大幅减少。
所以,让宝宝少感冒生病的核心,其实是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大人和孩子都要勤洗手,阻断病毒传播。
并且,注意及时对空调出风滤网的定期清洁和房间通风,而不是不开空调。
19、给宝宝捏鼻梁
鼻梁的高低是天生的,主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强行给宝宝捏鼻粱,不但不能使鼻梁变挺,反而可能损伤到宝宝娇嫩的鼻黏膜,给宝宝带来伤害。



20、给宝宝捏乳头
男娃不挤乳头,长大后乳头会变大,女娃不挤乳头,以后乳头会凹陷,将来不能喂奶,你们听过这样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么?
真相:
宝宝出生3~5天后,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少量泌乳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一般2~3周就会消退。盲目挤乳头不但会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可能使皮肤破损发炎。
21、给宝宝剃胎毛
新生儿的胎发到了三四个月时会自然脱落,家长可以给宝宝头发剪短,但不要剃光,也不要刮光头,这样反而可能会损伤到毛囊,出现头发暂时不生长的现象。
22、宝宝出牙以前不用刷牙
在新手父母普遍的认知里,甚至我在查阅各种权威育儿资料之前都认为,宝宝在出牙前的饮食非常单一,不是母乳就是配方奶粉,液体而已,不会在宝宝的口腔残留异物,非要清洁的话,喝一口水就可以当作漱口清洁了。

即使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会残留一点食物,因为没有牙,就不会有虫牙的风险,不刷牙也无妨。

真相:
孩子的习惯是逐渐形成的,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刷牙困难,就是因为突然面对这种被动的操作要求,孩子比较难接受。

如果在他小时候自主意识还不够强烈,不懂反抗的时候,父母就开始给他刷牙,让他接受这是一个每天要做的、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大一点他就不会很抗拒刷牙了。

如果没有出牙,是不需要用牙刷,但是可以用清洗的软纱布或者硅胶手指套一类的清洁工具,给宝宝擦拭一下口腔里的牙床。

宝宝的口腔粘膜很娇嫩,擦拭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主要是走个形式,形成习惯仪式感,不要引起宝宝的不适。

23、孩子发烧,用酒精擦洗能退烧
酒精会进入孩子的皮肤。大面积的酒精擦浴,很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这些育儿误区你家占了几项?你还知道哪些育儿谣言,评论区一起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7 02:39 , Processed in 0.2839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