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1

担心孩子不够高?提醒:“拔苗助长”有风险!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19 16: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3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正式开始实施,与前一版本相比,大部分年龄段的儿童身高“标准值”有所增长。新标准具体详情请见→儿童身高标准变了,3月1日实施!快看看你家孩子达标了吗?

新标准一出,许多家长不淡定了,忍不住拿自家娃的身高和身边的同龄孩子比较,陷入新一轮的“身高焦虑”。据极目新闻、北京晚报报道,由于担心孩子身高追不上“标准”的涨幅,不少家长来到医院咨询是否需要给孩子打生长针,有的家长则希望医生直接给孩子用点增高药物,免得日后比同龄人矮。




滥用药物拔高有风险

武汉协和医院儿科的林鸣医生指出,他接诊过很多因家长为子女增高心切,滥用药物、保健品,而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的情况。

案例1

女孩婷婷的父亲身高1米7,母亲身高不到1米6,按照遗传靶身高公式计算,婷婷最终身高理论上不会达到1米6。婷婷的父母怕她长不高,到处寻医问药,尝试长高偏方和“刺激骨骼生长”的保健品。婷婷服用保健品后一年长高了8厘米,父母很欣慰。可是有一天,婷婷的母亲发现才7岁的女儿乳房开始发育了。

到医院检查发现,婷婷的性腺轴提前发育,骨龄已经9岁多。由于现在远没有达到与骨龄相匹配的身高,甚至情况还不如服用保健品之前。如果不及时就医干预,以后很可能连1米5都长不到。

案例2

一位小患儿,当时8岁,身高只有120厘米,比大多数同龄孩子身高都要低。家长十分着急,听信朋友介绍,托人花重金买了3个疗程的所谓口服“增高药”。前半年娃的身高蹿得较快,一下长了5厘米,后面就不动了。父母着急,带孩子到协和医院儿科检查,结果儿子的骨龄已达到11岁的水平,骨骺几乎闭合,影响了生长发育。

林鸣医生对这些案例很惋惜:很多家长吃亏上当,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中日友好医院生长发育门诊主任医师张知新也曾就这一“拔苗助长”的现象作出提醒:不提倡对人群正常身高范围内家族性偏矮儿童进行药物和其他方式干预。为了促进生长,家长给孩子服用各种保健品、补品、增高药物,很可能会促使性腺提早发育,骨龄提前闭合,本来女孩能达到遗传身高1米6,胡乱用药可能最终身高1米5都突破不了,另外一些药物还可能影响生理安全。






张知新表示,一般情况下,男孩骨龄在18岁时完全闭合,女孩16岁完全闭合。骨龄从开始到闭合的时间是生长期,就好比盖楼的工期。如果骨龄提前闭合,意味着盖楼的工期被压缩,要是加班加点把楼盖起来,那未来孩子的身高是没问题的。否则,孩子可能达不到理想身高,成“高小孩矮大人”。也有孩子骨龄闭合比较晚,长得慢,在儿童期可能比别人矮,但到青春期却“长高很多”。

“高小孩矮大人”现象的出现、孩子骨龄提前闭合,很可能是家长们对身高要求过高的结果。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提早启动性腺,性激素加速骨龄增长,孩子提早发育,长高的时间因此缩短。

如何科学看待新标准?

武汉儿童医院儿保科专家肖芳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向大家普及了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处于什么水平。

3月1日实行的新标准,由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大多年龄段的身高标准值上都有微调。这是基于2015年的样本调查结果得出的,和10年前相比,儿童的饮食、营养、运动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身高标准的确定是随机抽取100个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由矮到高排队,P50则意味着孩子的身高刚好在第50个,处于平均水平。

根据新标准,儿童身高处于P25至P75的,可为中等水平;如果身高值低于P3,则属于矮小水平,建议家长要带孩子到生长发育门诊找原因;大于P97的,则属于高个子,远超同龄人的水平,但也要注意检查孩子是否有骨龄偏大的情况。

什么样的孩子该看医生?

2月27日,钱江晚报的一条新闻冲上热搜:父母个头不高,也没重视孩子身高,等发现儿子成年后身高仅1.53米,已经失去干预时机。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刘华在门诊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家长以为孩子会“晚长” ,等到十五六岁才来咨询,结果一测骨龄,孩子已经没有长高空间了,此时增加营养和锻炼,作用也有限。

关注两个快速生长期



医生建议,父母最好每年记录孩子身高,关注增长曲线,尤其是两个快速生长期:


0—3岁的婴幼儿时期: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在出生后3年时间内,身高会猛增45厘米左右。其中,第一年可以长高25厘米、此后平均每年长高10厘米。


青春期前期:在青春期前期,孩子个头会猛然拔高。女孩多在11—13岁之间,男孩多在13—15岁之间。这两年时间内,女孩平均每年可以长高7—10厘米,男孩平均每年可以长高8—12厘米。

与其关注身高标准的“涨幅”,不如多关注自家孩子身高的纵向变化,更能真实反映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家长可以关注孩子每年长高的幅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水平;还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睡眠、运动等,帮助孩子抓住这两个关键时段。一旦发现孩子的身高增长幅度低于正常范围,就应尽快就医排查原因。

肥胖也会影响长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营养水平,但有些孩子吃得好、动得少,明显偏胖。如果孩子过于肥胖,骨龄加速增长的风险会增高,“缩短”孩子长高的时间段,影响成年后的最终身高。此次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中,不仅有不同年龄段的身高标准,还有体重标准。体重和体块指数(即BMI=体重÷身高²)也很重要。BMI可以反映体型匀称度,用来判断是否超重及肥胖。





  对此,医生建议:家长在关注孩子身高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体重,定期监测骨龄,可每3—6个月监测一次身高和体重,每1—2年监测一次骨龄,骨龄和身高匹配,孩子才能健康长高。




您有过对孩子的“身高焦虑”吗?
为了让孩子长高,
您做过哪些努力呢?
在留言区一起聊聊吧~

文章转载自“首都教育(ID:bjedunews)”
素材来源:北京晚报客户端、极目新闻、中国青年报、长江健康融媒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路过,不发表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5 19:14 , Processed in 0.4595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