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儿科护理主题相关的10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儿科护理选题相关人员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翠英
期刊:《健康之友》 | 2021年第001期
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患儿予以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纠纷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护理纠纷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高于常规管理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可予以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应用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our-health_thesis/0201282132098.html?from=lzhh-0-1
2.[期刊]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作者:李莹
期刊:《健康之友》 | 2021年第001期
摘要: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儿科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相对来说较为特别的治疗科室.原因在于儿童科室的患者都以儿童为主,平均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会涉及到医务人员、儿童以及家长三方面的沟通.基于此,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为了推动儿科的健康发展,本文将通过分析儿科护理治疗管理中的各项风险,来探讨针对这些风险可采取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our-health_thesis/0201282132108.html?from=lzhh-0-1
3.[期刊]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廖冬燕
期刊:《健康之友》 | 2021年第001期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出生的420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n=2102)、B(n=2102)组.两组新生儿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优质护理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98%和4.99%,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80.02%和94.00%,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科;应用效果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our-health_thesis/0201282132109.html?from=lzhh-0-1
4.[期刊]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作者:任恒杰;李婧;李贺
期刊:《卫生职业教育》 | 2021年第002期
摘要: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对两组学生进行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检测其学习成绩.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自我学习情况.结果 实验组期中测试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我学习情况评估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翻转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其自我学习情况.
关键词:翻转课堂;儿科护理学;护理专业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health-vocational-education_thesis/0201282133862.html?from=lzhh-0-1
5.[期刊]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英;宋小俊;张静宇;戴婉舒;王伟;杨茜
期刊:《科学咨询》 | 2021年第0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7月本校护理专业的两个平行班进行儿科护理教学研究,根据教学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班(71例,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对照班(73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比两个班级同学的考核成绩及学习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班同学考核分数、学习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班级(P<0.05).结论: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其牢固掌握儿科护理知识.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儿科护理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policy-scientific-consult_thesis/0201285500646.html?from=lzhh-0-1
6.[学位]儿科护理中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晓然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 2017年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延续护理在儿科护理实施中的现状及效果,探讨其有效性,为儿科循证护理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总结目前研究涉及的儿科疾病病种、延续护理模式及干预效果、研究数量变化、地区分布等,探讨延续护理在儿科护理领域实施的效果、现状及问题,为构建规范化的儿科延续护理方案提供循证科学依据。
方法:
检索Pub Med、EBSCOhost、Elsev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医学数据网中关于国内儿童延续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交叉试验,检索范围限定为建库至2016年12月。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系统评价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以及提取数据资料,由第三方对研究分歧进行判断,统计分析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1.通过检索,共筛选出233个国内患病儿童延续护理的研究,研究数量自2003年开始呈逐年增长趋势,近十年(2007年~2016年)发表研究220篇,占此类研究总数的94.42%。所涉及的病种达28种,数量较多的为儿童哮喘(38.2%)、早产儿(22.32%)、肾病综合征(9.01%)、脑性瘫痪(6.44%)。
2.本系统评价共纳入35个研究,其中早产儿研究15个(10个RCT个,5个CCT研究),儿童哮喘研究20个(18个RCT研究,2个CCT研究)。涉及研究对象的总例数为3589例,有24个研究延续护理干预时间达6个月以上。
3.早产儿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
①早产儿生长发育(身长、体重、头围):6月时,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73,95%CI(0.58,0.88),P<0.00001;12月时,WMD=0.32,95%CI(0.18,0.4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②早产儿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WMD=7.76,95%CI(7.26,8.2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③早产儿再入院情况:OR=0.2,95%CI(0.11,0.3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早产儿出院后患病率:OR=0.19,95%CI(0.12,0.2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⑤出院后母乳喂养情况:OR=19.21,95%CI(3.59,102.72),P=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哮喘患儿延续护理干预效果:
①儿童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6月时,WMD=1.16,95%CI(-0.12,2.53),P=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时,WMD=1.77,95%CI(0.82,2.71),P=0.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②哮喘控制水平:WMD=4.07,95%CI(3.19,4.94),P<0.00001;OR=6.07,95%CI(2.23,16.52),P=0.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③儿童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WMD=-15.28,95%CI(-16.61,-13.9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儿童哮喘生活质量评分(Standardized Pediatric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andarin,PAQLQ)WMD=7.45,95%CI(6.00,8.8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目前,延续护理在国内儿科护理领域已得到广泛关注,自2011年开始研究数量增长趋势明显,研究所涉及儿科疾病达28余种,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
2.目前较多关于早产儿、哮喘患儿的延续护理干预研究。
3.延续护理干预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降低了出院后的患病率和再入院率,提高了其居家母乳喂养率。
4.延续护理干预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提高其哮喘控制水平,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5.儿科延续护理未形成系统的服务流程,干预评价指标不统一,干预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在充分结合国内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构建有助于儿童康复的延续护理模式。
关键词:儿童患者;延续护理;生长发育;生活质量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1458235.html?from=lzhh-0-1
7.[学位]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对预防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晓云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 2017年
摘要:目的:
运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对人素质的分类方法,分析2014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方面因素,依据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及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订并实施提升护士“冰山以下”素质的培训方案。探讨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在提升护士“冰山以下”素质,预防儿科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的作用。
方法:
组织某三甲医院儿科护理骨干6名,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收集2014年及2015年儿科所有住院患儿病历资料,收集所有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资料,采用事件回顾性资料分析及与不良事件责任人访谈的方法,运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全面分析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方面的原因。小组人员依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订和实施了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培训方案,于2015年对全体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责任心、爱心、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②沟通技巧的培训;③营造安全文化,培养风险防范意识;④宣教方法的培训;⑤其他人文素质内容的培训等。2015年年底对培训护士通过考核评价干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操作考试及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对全体护士的能力素质考核,并与2014年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对比,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4年20位不良事件责任护士有16位工作年限在5年或5年以内,4位在5年以上,不良事件所涉及的操作均较简单,不良事件“人”方面的主要原因为缺乏责任心等“冰山以下”素质。2015年理论和操作考核的平均成绩均比2014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论:t=2.034,P=0.047;操作:t=2.348,P=0.023);2015年护士核心能力评估分数均较2014年高(P<0.05)。2014年与2015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30例和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7,P=0.005),2014年与2015年护理纠纷例数分别为13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4,P=0.029),2015年年平均满意度较2014年上升了4%。护士对护理安全管理培训的认可度较高,71.7%的护士认为自己收获很大。
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方面原因主要与护士“冰山以下”能力素质的欠缺有关,这些素质主要包括责任心、安全意识、风险评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经过1年的培训和考核,包括对责任心、爱心、职业素养、自信心、沟通技巧、安全文化、风险防范意识、宣教方法、人文素质等的培训,能有效提升护士综合素质,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 护士; 不良事件; 培训方法; 能力素质;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1707585.html?from=lzhh-0-1
8.[学位]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相关性研究
作者:亓琴
单位:山东大学 | 2017年
摘要: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维权的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认同是职业人在工作中驰骋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发展的内在激励因素。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可以影响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目前,我国护士短缺,较高的护士离职率是引起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离职意愿是离职最有效的预测指标,最终可能导致实际离职的发生。儿科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护理技能的高要求,在工作中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处理好与患儿及家属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关系,同时暴力事件还会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护士职业认同降低和离职意愿增强。为探索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现状及相关因素,对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了现况调查。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现况及离职意愿现况,进一步探索影响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及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找出职业认同及离职意愿的相关性,从而提高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降低其离职意愿,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取得医院护理部领导的同意和科护士长的支持下,对泰安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中医药系列和儿童系列)及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共6家医院的儿科护理人员(每家医院儿科护理人员人数在20人以上)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42份,有效回收率为96.1%。主要调查指标:儿科护理人员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职业认同水平及其离职意愿状况。
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7录入数据,运用SPSS20.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结果
一、职业认同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对象职业认同总分为97.45±16.37,得分率为64.97%;职业认同5个维度得分率由高到低为职业社会支持68.77%,职业挫折应对68.03%,职业自我反思66.80%,职业社交技能62.30%,职业认知评价61.35%。科室、工作年限、聘任方式、医院等级和工作环境满意度5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离职意愿状况及相关因素离职意愿总分为15.66±3.08,其中离职意愿Ⅰ指标值61.28%,离职意愿Ⅱ最低,指标值60.89%,离职意愿Ⅲ最高,指标值73.56%。对儿科护理人员离职意愿总分按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划分,离职意愿很低的没有;离职意愿较低的占17.9%;离职意愿较高的占52.3%;离职意愿很高的占29.9%。聘任方式、医院等级、职工自豪感及工作原因4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
职业认同及各维度与离职意愿、离职意愿Ⅰ、离职意愿Ⅱ均成负相关;职业认知评价与离职意愿Ⅲ成负相关性;职业认同及4个维度与离职意愿Ⅲ无相关性。
结论
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研究对象对所从事的护理本职工作的概念、意义及价值认知不够深入,对自身的护理人员角色的认知和评价不高。科室、工作年限、聘任方式、医院等级和工作环境满意度是影响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
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离职意愿较强,获得外部其他工作可能性较大。聘任方式、医院等级、职工自豪感及工作原因是影响儿科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
泰安市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及其5个维度越高,离职意愿越低,辞去当前工作及寻找其他相同或不同性质工作动机也会降低。职业认知评价越高,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越低。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离职意愿;相关性研究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5127219.html?from=lzhh-0-1
9.[学位]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护理工时测算和分层级护士配置研究
作者:汪大容
单位:南华大学 | 2015年
摘要:目的
建立符合儿科护士成长周期特点的护理人员分级体系,包括等级框架、准入标准、岗位职责、具体护理项目;编制适应儿科特点的病人评分表;测算不同得分病人对不同级别护士护理工时的需要量,从而建立一个简单、有效、可行的儿科分层级护士配置的数学模型。
方法
1.运用Delphi法构建儿科护理人员分级体系和儿科病人评分表。对各项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变异系数和内容效度。通过专家座谈会法、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研究,计算专家协调系数和专家权威系数。运用儿科护士分级体系和病人评分表进行预调查,分析其信度(Cronbach’a系数)。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病人评分表中各项目相关程度。运用罗斯麦迪可斯量表对预调查中的相同病人进行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量表的相关程度,配对t检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
2.在儿科系统三个住院病房普通儿科、PICU、新生儿科进行护理人员工时测算。首先运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儿科101项直接护理进行单项操作工时测算,运用SPSS18.0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跟踪记录一周的间接护理工时,使用儿科病人评分表对各科所有住院患儿进行评分,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不同分值范围的病人共计150名,记录所抽样本的直接护理操作频次,对应儿科护理人员分级体系计算出各病人对各级护理人员的护理工时需要量。
3.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得分病人对不同级别护士护理工时需要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建立儿科系统三个住院病房的分层级护士配置的数学模型。
结果
1.儿科护理人员分级体系由四个维度组成,第一维度是护士级别,包括N0(助理护士)、N1(注册A护士)、N2(注册B护士)、N3(注册 C护士)、N4(专科护士)、N5(临床护理专家)六个条目;第二维度是准入标准,包括学历、工作年限、职称、论文、理论及操作水平、科研六个条目;第三维度是岗位职责,共有70个条目;第四维度是具体工作项目,包括150个条目。调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8,信度(Cronbach’a系数)为0.82,重测信度为0.81,内容效度为0.86。
2.儿科病人评分表包括3个维度,48个条目。衡量指标分类评分表均采用Likert&#39;s5点打分法。调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信度(Cronbach’a系数)为0.81,内容效度为0.89,各项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均大于0.6。儿科病人评分表和罗斯麦迪可斯量表评分分值经配对t检验,t=0.47,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科病人评分表
和罗斯麦迪可斯量表评分Pearson相关分析r=0.89,说明两量表相关程度高。
3.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在操作各项直接护理时,其护理工时均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和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在操作难度系数较大、风险系数较高、需要较强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直接护理项目时,其护理工时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儿科系统三个病房各项间接护理工时均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以病人分值为自变量,以各级护士护理工时为应变量,经散点图看出,两变量成直线关系,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直线回归方程为:Y?0?50.953+6.346X,Y?1?-227.831+27.332X,Y?2?-114.339+10.095X,Y?3?-116.853+11.567X,Y?4?-2.165+0.589X,Y?5?-6.436+0.509X,由此可计算儿科各病房各级护士的总工时和应配置的各级护士数量。
结论
1.儿科护士分级体系和儿科病人评分表可用于儿科住院病房PICU、新生儿科、普儿科的病人评分和护士分级、进阶管理。
2.儿科分层级护士配置数学模型可用于儿科各级护士护理工时和配置数的测算,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儿科; 护理人员; 分级体系; 工时测算; 数学模型;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2655738.html?from=lzhh-0-1
10.[学位]儿科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干预研究
作者:周娟
单位:东南大学 | 2015年
摘要: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健康观念的转变、人文精神对专业的渗透以及护士角色功能的变更和扩展等,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儿科由于患者的生理解剖、免疫系统等都和成年患者有着较大的不同,加之小儿病情的复杂多样性、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限制,使其成为特殊的、高风险的科室,更容易产生护理冲突(纠纷)。由于护理实习生从学校刚进入临床,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及相关技能,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技巧,遇到护患冲突时常常束手无策。因此,本课题对儿科易发生护患冲突的场景进行调研,旨为护理实习生提供一种直观、有效的沟通方法,帮助护理实习生面对易产生护患冲突场景时能迅速、正确的应对,预防冲突发生及进一步扩大,较快的适应临床工作。
方法:本研究以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实习的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10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50名实习生定位实验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50名实习生定为对照组。对照组护理实习生按照实习大纲要求进行常规临床实习,实验组除常规实习外,安排理论学习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为期4周的培训,每周安排三次,每次一小时集中学习与培训。周一集中要求其学习自编的《护理实习生沟通用语指导》,周三集中采取结对组的模拟培训,周五集中实战演练、经验交流,其它时间让实验组同学自行学习,要求实验组护生在临床护患沟通时参考《护理实习生沟通用语指导》中的沟通技巧,时间为一个月。采用盐卫护生在护患冲突景下的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表,以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对两组儿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
结果:1.研究者通过临床实地调查、与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的深度访谈收集儿科易发生护患冲突的场景56条,按照提出3次以上定为共性问题的原则,分析归纳最终选择出32条儿科易发生护患冲突的代表性场景。
2.依据32条儿科易发生护患冲突的代表性场景,编制《盐卫护生在护患冲突景下的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并用克朗巴赫系数a(Cronbach&#39;s alpha)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因费用问题引起冲突的场景;因患者自身或病情等因素引起冲突的场景;因医生、护士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引起冲突的场景;因医院环境设施不到位等因素引起冲突的场景;因其它因素引起冲突的场景这5个维度中,信度系数分别为0.912,0.945,0.938,0.917,0.924,都在0.7以上,说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5名从业20年以上的儿科护士长进行效度评价,CVI在0.84以上,具有良好的效度。同时编制的《护理实习生沟通用语指导》,每个场景都编制了沟通原则、2个沟通范例以及沟通启示供实习生参考。
3.应用《护理实习生沟通用语指导》对儿科实验组护生进行特定场景的培训,5个维度沟通得分,实验组(16.68±2.64,33.47±5.02,24.45±4.16,21.55±3.56,37.63±5.18)显著优于对照组(13.74±3.18,28.56±6.74,20.03±4.35,16.94±4.11,29.82±6.82)。
4.采用《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他评方式,对两组护理实习生的沟通能力水平打分,实验组(3.65±0.60,3.85±0.52,4.20±0.53,3.35±0.60,3.75±0.56,3.70±0.62)显著优于对照组(3.39±0.54,3.26±0.61,3.69±0.56,2.73±0.58,3.20±0.60,3.20±0.58)。
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调研编制了《护理实习生沟通用语指导》,生动的沟通范例,便于护理实习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既提高了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帮助护理实习生树立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为较快的适应临床,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拓宽了护理实习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了护理实习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通过研究证明,《护理实习生沟通用语指导》对实习生在面对易发生的冲突场景时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冲突场景;护患沟通能力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2837200.html?from=lzhh-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