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楚方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5|回复: 1

云南药膳的吃法与端午药市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7 19: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r/>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云南的动植物王国造就了首屈一指的食用植物资源,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山珍“菌”以外,冬天云南的山珍更是丰富。当然,冬天的山珍比起夏天的就其貌不扬多了,大部分都是各色植物的
不过根的营养也是植物其他部位不能比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干”根的价值,吃货云南人想出了“药膳”的方式来炮制——

小黑药炖鸡


*图源网络
小黑药别名草三角枫,一般生长于阴冷潮湿地区,其根、茎、叶皆可入药,是云南人常见的药膳之一。云南的苗族习惯用小黑药治疗肾虚、腰痛、哮喘等病症。小黑药炖鸡制作方式简单,在民间沿袭多年,炖制出的鸡肉不仅香味独特,汤鲜肉嫩,还具有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等功效。

炸地参


*图源网络
地参,又名地藕、银条菜,外形有点像加粗版本的虫草,怕虫的看到它的第一眼可能会被吓到。《中草药大辞典》等医药资料记录地参可药食兼用,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它含有人体所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食用后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功效。云南人吃地参的方法比较特殊,要用油炸至金黄,然后直接食用或者撒上糖霜,吃起来外脆里酥,别有一番味道。

松花糕


*图源网络
松花糕是云南腾冲的特色小吃,采用天然的松花粉加红豆做成。松花糕虽然制作简单,但是松花粉很难采集,因而显得珍贵。松花花期较短,开花时间不一,需要极有经验的采摘者才能掌握采收的时期。做好的松花糕最上面一层是厚厚的黄色天然松花粉和芝麻;下面一层是夹着红豆碎块的红豆沙;再加一层黄色的松花粉和褐红色的豆沙;最下面一层是制糕粉。咬上一口,淡淡的松木芬芳,带着丝丝清凉的微苦,果仁香气与细腻口感萦绕在舌尖,让人回味无穷。

臭参炖排骨


*图源网络
臭参为桔梗科党参属小花党参,是云南特有的药膳植物,四川也有名叫“臭参”的植物,但其实不是一种。云南臭参最大的特点是,吃了之后会放屁,用中医的角度来说,有着排除体内积气的作用,类似“以通为补”。《全国中草药名鉴》中记载它能补中益气,健脾生津,通经络,用于治疗体虚,跌打损伤和风湿麻木。而臭参炖排骨,既能充分发挥排骨的肉香,也能使得肉汤洁白、浓郁。

天麻炖排骨


*图源网络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用新鲜天麻和排骨炖汤,制作方式简单,炖出的汤味道鲜美、汤汁清澈、营养丰富,非常适宜贫血、头痛、体虚眩晕等人群食用。

三七根炖鸡


*图源网络

即三七的根,其药用价值基本和三七一样,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云南的文山是三七的重要产地,产量和质量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因此,云南人特别喜欢用三七炖各种肉类,起到药膳的作用。三七根炖鸡算是最常见的一种了,金黄色的鸡汤配合微苦的三七味,口味鲜香,入口难忘。在文山,甚至有着与汽锅鸡结合的地方代表菜——文山三七汽锅鸡。
<hr/>药膳,最早来源于古人的“药食同源”思想,在生活中,他们发现,许多食物可以做成药物,无法绝对地区分,所以药和食品是共同食用的。这种理念,被中医很好的继承了。


*天麻,图源摄图网

中医讲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中医的五行和一年四季(春、夏、长夏、秋、冬)也相对应,形成了“四时五脏阴阳”藏像学说。人们在日常饮食习惯中,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变化,讲究“四季五补”
例如:在春天,万物苏醒,适合食用补肝的药膳;在夏天,气候炎热,适合食用益气解暑的药膳;在长夏,气候潮湿,适合食用补脾的药膳;在秋天,气候凉爽,适合食用补肺的药膳;在冬天,气候寒冷,适合食用补肾的药膳。


*三七根,图源摄图网

云南由于天然的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提供给云南人吃的药膳品种也不是一般得多。明代云南嵩明人兰茂所写的《滇南本草》中有药膳方73方,且吃法五花八门,有蒸煮、炖服、炒菜、生用等多种炮制方式,非常具有云南地方特色。


*《滇南本草》,图源网络


当然,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云南普洱市的“端午药市”了。在当地人看来,端午节采集的草药材最有药效,有“端午节期间,百草为药”的说法。
普洱人习惯把药膳称为“药根”,因此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吃草补,换肠肚”,家家户户都在这个时候采购野生草药食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端午药市”。


*普洱“端午药市”一景,图源网络

不过,在云南的其他地区,食药膳的最佳季节当属冬季了。不来上一锅热腾腾的药膳炖鸡或排骨,对于大部分云南人来说,不算过冬,这也是四季不分明的云南对于冬天的少数记忆了。
所以,这个季节来云南,不要忘了找家餐厅吃上一顿热热乎乎的药膳汤,就算全身飘着臭参“香气”,也算值了!!
<hr/>本文参考文献:
籍莉.《明·兰茂<滇南本草>附方的治法与方剂的初步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7.
李秀 胡桂忠.云南普洱“端午药膳”植物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5-8.
吴中寰.中医药文化认同对药膳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hr/>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及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为保护原创者权益,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BOLAA

搜索关注 公众号云南知道
获取更多云南有趣文化
微博:@BOLAA-云南知道
搜狐号:云南知道
头条号:博拉文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5-3-22 18: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三千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楚方

GMT+8, 2025-4-6 06:40 , Processed in 0.2391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